联盟活动丨隐私计算如何为数据要素价值最大化护航?
返 回
发布时间:2022.04.15
来源: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联盟
在这篇文章中:

2.jpg

昨日,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深圳)联盟携手易观分析、金融壹账通带来“隐私计算:护航数据价值”主题线上沙龙,深度了分析隐私计算的市场现状与实际应用案例。本次沙龙由易观分析张炜利主持,易观智慧院院长李智、金融壹账通隐私计算专家赵海晨进行了在线分享,沙龙质量及专业度颇受业内认可,来自银行、保险、基金、金融科技等领域的专业人士共聚云端,超过11万人次观众通过IFAB联盟学院、易观分析、金融壹账通、学说、示说、钛媒体等多家机构平台在线观看了本次直播沙龙。

隐私计算市场分析:供给侧推动正向循环

3.png

从发展现状出发,数据开放、技术革新、案例落地和场景开拓等多举措将共同推动中国隐私计算产业发展。基于此,易观智慧院院长李智认为隐私计算产业链的未来发展是比较可观的:

对于使用方而言,重点领域隐私计算覆盖率将会扩大,增加用户数量的同时,会实现更多应用场景的落地,并且技术背景雄厚的使用方的自研产品也会走向成熟。随着信息保护政策的收紧和隐私计算技术的发展,潜力领域将会开始实际落地隐私计算的应用。

对于服务机构而言,技术上,各大隐私计算服务机构将会从安全性、性能和通用性等角度对隐私计算技术作以提升;完善与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共同探索互联互通;应用场景上,服务机构将会在加快已开发场景落地与新场景开发工作。

同时,更多的数据拥有方会愿意在安全的基础上开放自身数据,数据来源将更加丰富,在权属界定、价值挖掘和创新应用等核心领域进一步开拓。

作为隐私计算的首选之地,金融领域拥有海量数据和金融科技基础。此前,大数据风控已被有效应用于金融机构反洗钱、反欺诈、征信和营销等方面,隐私计算则是在此基础上,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从技术上保障数据流通的合规与安全。

以银行领域为例,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起步早、程度高,2020年,银行投入信息科技达2078亿元,占整个金融行业的76.74%。各级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等已经开始引入隐私平台,在互联网数据、银联数据、供应商数据、支付公司数据等方面应用相对成熟,基础设施搭建比较完善,标准化程度较高,也有完备的数据建模体系。银行多个场景隐私计算应用已经相对成熟,未来,银行业可以考虑加大对隐私计算技术的应用,并与AI有机结合。

特别是在风控场景和营销场景中,隐私计算可以提升信贷风控能力和反洗钱、反欺诈工作质效,实现信贷全程可监管;准确识别客户意愿,勾画客户画像,避免定价失灵,提升获客精准度。

隐私计算助力金融数据化转型

4.png

在金融壹账通隐私计算专家赵海晨看来,金融服务开放的本质是数据开放,数据共享机制是数据化转型的基础。2021年,《数据安全法》、《个人隐私保护法》陆续出台,合规压力之下对金融机构业务提出了新的考验。在网络安全法规日益完善的当下,多方安全计算、联邦学习、可信执行环境和区块链辅助下的隐私计算工具是目前主流考量的技术路径,被赋予推动数据化转型的重任。

在这一方面,中国平安在隐私计算技术和应用获得多项技术创新专利,截至2022年3月8日,中国平安隐私计算发明专利累计数位列全球第二,先后获得IDC数字化转型大奖、BAI全球创新奖、工信部网络安全技术应用试点等多个奖项与荣誉,在隐私计算领域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作为中国平安的联营公司、面向金融机构的商业科技服务供应商金融壹账通,基于平安集团30多年金融行业的扎实基础,通过对金融机构数字化需求的深入洞察和长期合作,积累了丰富的隐私计算实践案例经验。

以其参与承建的全国第一个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为例,通过智能合约支持规则制定、隐私计算支持数据运用,既推动数据链上政府部门、监管机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等多方共同参与,又保证了数据加密性,真正实现了数据可用不可见。目前,上述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常规业务流程中,5分钟即可对一家中小企业完成融资授信,该平台已为102万家中小企业累计实现融资779亿元,在金融科技服务区域实体中做出了有效贡献。

5.png

线上观众踊跃参与,围绕隐私计算实际运用过程中的痛点与问题纷纷提问,主讲嘉宾进行了重点解答,为本次沙龙带来热烈的互动氛围。

新年伊始,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围绕银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数据要素问题,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深圳)联盟一直持续关注,积极通过研讨会、沙龙等多元形式促进跨行跨界的深度交流,为广大中小银行带来转型新思路,以此推动行业数字化发展。

Copyright © 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深圳)联盟保留所有权利 备案号:粤ICP备200217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