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控面临的新挑战出发,指出了商业银行在系统性风险防控方面面临的新问题,对商业银行面临的系统性风险源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构建新型系统性风险防控体系的思路和建议。
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经济增长的新旧动能接续面临挑战。2021年12月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余额和不良资产率持续升高,局部系统性风险发生的概率正在上升,商业银行承受的风险管控压力持续加大,作为我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机构,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管控对我国金融稳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因此,识别、防范系统性风险成为当前商业银行面临的重大课题。
“十四五”期间我国商业银行
系统性风险防控面临新问题、新挑战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管控面临新挑战
当前,国际经济金融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市场信心总体不足,特别是民间投资下滑严重,以恒大为标志的房地产等领域风险正在形成,企业信用风险正在加速暴露,居民杠杆率大幅攀升,地方政府债务发生风险,实体经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系统性风险发生的概率正在加大。
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承受的风险管控压力持续加大,经营管理面临新挑战。主要表现:一是系统性风险管理理念落后,较少关注宏观层面风险;二是现有风险监管以微观为主,缺少宏观审慎风险管控手段;三是银行大多关注自身风险管理,缺乏系统性风险管控视野;四是风险管控以当期和短期为主,缺乏长期风险管控战略;五是较少关注实体经济变化,缺乏对行业、区域的研究分析。
近年来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管控面临新问题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坚持质量、效益、规模协调发展,通过积极推进《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实施及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有效提升了风险管理能力,支持了业务发展与战略转型,增强了核心竞争力。
但与国外先进同业以及未来监管需求相比,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管理能力还须继续强化。主要表现:一是系统性风险管理框架初步形成,尚须进一步完善;二是系统性风险研究处于起步状态,尚须进一步深入。
商业银行面临的系统性风险源分析
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既受外部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也与其自身的经营管理密切相关。具体而言,需要对以下风险保持密切关注。
外部冲击风险
政策变动风险。政策变动包括宏观政策变动和监管政策变动。无论是宏观政策变动还是监管政策变动,都会引起社会经济活动中投资总量、投资结构、资金流向等因素的变化,进而影响相关产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并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
客户违约风险。当前,我国经济处于下行阶段,随着投资、消费、出口需求萎缩,实体经济面临较大困境,企业经营困难,客户违约风险上升,银行资产质量呈现恶化趋势。
汇率波动风险。由于我国经济增速持续下行,且经济金融的风险点在增多,进而有可能引发一系列次生风险,包括企业外债压力上升、银行风险敞口暴露、市场流动性出现短缺、资产价格大幅下降等情形,从而加大银行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管理难度。
重大冲击风险。随着我国经济逐渐深度融入全球经济,加之经济和金融体系的联系日趋紧密、传导不断深化,我国商业银行更容易受到重大外部冲击的影响。
同业竞争风险。近年来,金融新业态、新模式、新主体不断涌现,社会融资渠道多元化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发展形成了较大挑战。
内部管控风险
战略失当风险。对商业银行来说,战略问题是最顶层的发展问题,战略实施过程是最关键的价值创造过程,战略竞争能力是最核心的竞争力。一旦战略定位失当,或者战略转型失误,将会产生巨大的风险。
业务经营风险。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是在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之间的选择和权衡。如果经营过程中过分强调盈利性,就会忽视流动性和安全性,导致资产业务中风险业务比例过高,增加经营风险。如果经营思想过于保守,经营方针落后于经济发展的要求,则会在同业竞争中落伍,导致业务萎缩,风险上升。
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通常是一种综合性风险,危害性较大,而且具有联动效应和连锁效应,如果单个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能会演变为地区性向全国性的支付危机,因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操作风险。随着银行机构越来越庞大,金融产品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以及对IT技术的高度依赖,一些操作上的失误,可能会带来巨大甚至极其严重的后果。
声誉风险。声誉风险是对商业银行经济价值的最大威胁。一旦发生声誉风险,导致民众丧失对银行的信心,进而引发挤兑风潮,严重影响银行的正常经营。
构建新型系统性
风险管控体系的思路和建议
由应对监管、局部覆盖、人工为主的被动型风险管理模式,向系统管控、全覆盖、科技主导的主动型风险管控模式转变
严格遵守国际化的监管标准,切实转变传统的风险管理思维和模式,由应对监管、局部覆盖、人工为主的被动型风险管理模式,向系统管控、全覆盖、科技主导的主动型风险管控模式转型,进一步促进业务转型和价值创造。
一是主动管理风险,主动适应监管要求,从被动式服从监管转变为主动式对接监管,不断强化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持续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增强主动风险管理对业务发展的保障作用。
二是风险管理应坚持“全覆盖原则”,即风险管理应当覆盖各业务条线,包括本外币、表内外和境内外业务;覆盖所有分支机构、附属机构的部门、岗位和人员;覆盖所有风险种类和不同风险之间的相互影响;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等全部管理环节。
三是创新风险管理技术和工具。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风险管理手段,创新风险识别、预警和防控的技术和工具,实现风险控制的自动化、智能化。
构建符合综合化经营、新业态、新模式以及信息科技发展趋势的新型系统性风险防控体系
构建新型系统性管理体系,为打造长青银行奠定基础
树立主动接受监管、主动管理风险的理念,变被动式服从监管为主动式对接监管。中国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合规成本、风险管理、应对同业竞争、公司治理的强健性以及信息披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商业银行应严格遵守国际化的监管标准,切实转变传统的风险管理思维和模式,主动管理风险,主动适应监管要求,从被动式服从监管转变为主动式对接监管,不断强化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持续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增强主动风险管理对业务发展的保障作用,进一步促进业务转型和价值创造。
构建业务发展、风险管理、市值管理“三位一体”的新型系统性风险管理体系。作为一种长效的战略管理机制,市值管理贯穿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可以有效指导业务开展和风险管理工作,对提升核心竞争力和促进转型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商业银行应构建以市值管理为引领、以业务发展为核心、以风险管理为保障的 “三位一体”的系统性风险管理体系,市值管理带动业务发展、促进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和风险处理能力;正确的风险管理战略为业务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助推公司市值实现最大化;业务发展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并为市值管理创造良好条件,形成市值管理、业务发展、风险管理三者良性互动的有机整体,实现更好更快发展,以价值的最大化提升抵御风险的能力,真正实现效益覆盖风险。
强化研发能力体系建设,提高系统性风险应对能力
商业银行应树立“研究创造价值”的理念,搭建总分行统筹协调、各司其职、合理布局的研发能力体系,整合全行研发资源,对接业务发展需求,提高研发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通过提升研发能力来提高应对系统性风险的能力,重塑差异化的新型核心竞争力。
加强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研究,提升系统性风险的预判和识别能力。加强对宏观经济走势和金融市场形势分析,密切跟踪、评估市场和外部形势变化对业务经营的影响,有效监控经营管理各领域、各环节、各层次的关键风险点,稳步提高全行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水平,及早制定风险防范措施,确保各项业务稳健发展。
完善风险管理的技术手段和管理工具,建立系统性风险管理定期分析报告机制。完善的风控技术手段和管理工具,是提升风险管理针对性、有效性、及时性的重要因素。一是构建系统性风险监测预警与评估处置指标体系;二是以建立符合国际银行业标准的内部评级系统为契机,创新风险管理技术和工具,提升风险管理技术;三是监测宏观经济相关先行指标,增强风险管理的前瞻性;四是建立系统性风险管理定期分析报告机制,以便及时发现风险。
培育风险管理文化,建设系统性风险管理团队。商业银行要把风险管理作为企业文化、企业灵魂注入全行各项工作中。建立先进的风险文化,要把风险意识从上到下贯穿在每位员工的思想中,形成理念、自觉行动和准则,培育“风险管理人人有责”的文化氛围。通过培训、引进等多种方式,加强风险管理队伍建设和人才储备,打造专业化、精细化的系统性风险管理团队。
完善公司治理体系建设,提升系统性风险管理能力
商业银行要从优化股权结构、完善管理机制入手,着力推进公司治理体系建设,持续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持续完善公司治理架构。持续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组成的“三会一层”公司治理基本架构,通过股东结构多元化、吸纳合格理性的投资者、建立职工董监事制度,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在股东、管理层、员工、客户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合理的利益制衡机制,探索建立独立风险管理体系,形成决策科学、监督有效、运行稳健的公司治理架构。
优化公司治理运行机制。充分发挥董事会在战略制定与决策、风险管控、监督控制和公司治理中的核心作用,加强董事会履职支持机制建设。发挥监事会监督作用,加大实质性风险监督、财务收支合规性和财务资源使用效益的现场检查力度,强化内部控制体系健全性和有效性监督。完善包括发展战略、风险管理、内控机制、稽核机制、财务体制、合规建设、业务流程再造、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信息披露等在内的公司治理制度,特别是在公司发展战略、风险管理、内控机制方面探索公司治理运行机制,切实有效防范风险发生。
加强风险管理基础建设。积极学习和掌握国际先进风险管理理念、风险管理技术,从再造业务流程和风险管理体制入手,构建适合自身特色的内部控制体系;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推行风险关口前移,理顺各职能部门在内控中的职责和定位,使内控管理的层次更加清晰;创新风险控制机制,对业务和管理流程进行连续监控,并通过审核、评价和改进,不断主动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
加强审计和内控合规,确保系统性风险管理有效落实
一是加强日常检查和监督审计。加强对授信环节和制度执行的评估,及时梳理归纳覆盖各类管理事项和经营活动的风险点。二是形成合规内控机制。以密集风险检查为突破口,以案防为底线,以内控管理机制和基础提升为目标,不断提升合规内控水平和能力。三是健全合规风险预警机制。细化合规风险管理指标、方法、流程,建立合规风险识别与监测指标体系,完善合规风险三级预警体系,持续提高合规风险发现、处置能力。
探索优化资本补充机制,筑牢系统性风险管控最后防线
随着《巴塞尔协议Ⅲ》对资本监管的强化,银行未来发展所面临的资本瓶颈将愈发明显,在资产规模不断扩张及不良资产率抬升的背景下,资本补充问题尤为突出。为确保可持续发展,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强化资本管理,在建立并完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同时,积极探索资本工具创新,形成多层次、多渠道资本补充机制,筑牢系统性风险管控的最后一道防线。